农发行浦城县支行打造“中国好粮油”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粮食生态、安全、营养、健康以及文化的要求慢慢的升高,逐步进入“品牌消费”的新阶段。“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域”和“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将以“粮头食尾”为抓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质增效,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城镇和乡村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让国人“吃出健康”、促进广大种粮农民和粮食公司制作优质粮油的积极性,在优质优价中增加收入。
浦城县是省级扶贫县之一。浦城县地处福建省最北端,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自古有一条仙霞古道纵贯南北,为中原入闽第一关,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交通要道。全县疆域面积为338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为2个街道办事处、17个乡镇、一个农场,一个良种场。2017年末,户籍人口43万人,非流动人口为30万人。
浦城县是全国最早的商品粮基地县和中国南方林业重点县,素有“闽北粮仓”之誉,也是“中国丹桂之乡”“中国油茶之乡”“剪纸之乡”“中华诗词之乡”,2011年获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被国家列为产粮大县,是福建省最大产粮县。县内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粮食种植以稻谷为主,稻谷生产占全县粮食生产的80%以上。
1.良好的产业基础为浦城县实施好粮动提供有力支撑。浦城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是我县的骨干产业。县内粮食加工业实力丰沛雄厚,有以福建旭禾米业为代表的省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以福建浦之玉米业为代表的市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共有粮食加工公司2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20多万吨。良好的产业基础,为我县实施好粮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独特地理天气特征情况造就粮食之天材地宝。浦城县地处武夷山脉和仙霞山脉的交汇处水注三江,为闽江、钱塘江和赣江源头,最有利于水稻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天气特征情况,造就粮食的天材地宝—浦城大米。浦城大米质量优良,具有色泽晶莹、粒粒熔香、口感香甜的独特品质,深受闽、浙、赣、粤地区消费者喜爱。围绕发展与推广优良的福建浦城大米,是我县实施好粮动的重要内容。
3.丰富历史沉积与文化渊源助力发掘“浦城味道”好粮油新产品。浦城有着1820年建县历史,是历史背景和文化、中原文化入闽重要走廊,古闽越文化发源地,浦城拥有: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中国丹桂之乡等城市名片,浦城剪纸、闽派古琴、丹桂茶制作流程与工艺等分别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北连中原,南接闽海,闵汉文化在此交融成就了人杰地灵的浦城。处处显现闪亮的文明,丰富的文化渊源使我县具有的独特魅力,促进发掘“浦城味道”、承载文化价值的好粮油新产品。
一是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不足,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发展缺乏后劲。二是农业科研经费不够充裕。缺少农业科研经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等。农业投入不足已成为我县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虽然目前农业产业体系调整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单一,产品结构层次不高;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农产品增值困难;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够先进,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缺乏科学的区域布局等等。二是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难以持续提高。人均自然资源少,加上在相当长时期内耕地缩减、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没有正真获得有效保护,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三是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信息、互联网+等服务不够到位。
从浦城县这个省级贫困县常驻人口构成情况去看,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人力资源配给结构的失衡。一是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居城镇,农村劳动力素质显而易见地下降。同时,由于连带的资金流出,削弱了本地市场的消费能力。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发展落后,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渐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如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健全等。这些都造成农村人口流失,缺乏在新形式下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农村交通条件问题使农业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浦城县乡镇地域分布较广,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健全,对外连接依靠单一的公路,造成农产品对外流通渠道不畅。二是目前许多乡镇以个体贩运户,规模小且不稳定,区域市场发育不全,大宗农副产品难以及时有效地销售出去,远远不能适应农产品的流通要求。
以福建旭禾米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集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科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是目前闽北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的粮食加工公司。随企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资金供应不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一是围绕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做好粮食收购储备核心业务。二是为福建旭禾米业有限公司持续提供优质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园项目等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工程,助力浦城打造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大米品牌。
2005年,支行向旭禾米业有限公司投放了首笔100万元粮食购销贷款,14年来支行对该企业的信贷支持从未间断,企业贷款金额从100万增长到800万,2016年1月,农发重点建设基金以投资的形式,按年化1.2%的收益率向企业注入了3000万元用于浦城县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园项目项目资本金,更是为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行充分的发挥产粮大县优势,精准对接重点粮油生产企业资金需求,第一时间组织业务骨干加班加点,及时启用应急贷款绿色通道,用于支持公司制作采购大米、稻谷等物资,用实际行动守护民生“米袋子”。
针对当前浦城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行助力打造“中国好粮油”品牌将开展以下工作措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从最终效果来看,对于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提高粮食产量效果非常明显。主要是围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地方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解到国土、林业、水利、农业、农发办等各个部门,补贴资金也是由上级财政部门各个条线独立负责,对于项目的实施难以整体推进。二是每年补贴资金到位存在不确定性。对此,需要地方政府进行组织协调,不仅统筹解决整体建设问题,同时也解决项目建设资金安排问题。
对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地方政府要转变思想观念,立足于长效,摆脱固定资产投入就一定要短期内对经济发展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观念,要着眼于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长远来考虑。
2017年以来,总行在山西吕梁深度贫穷的地方试点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吕梁模式,按照基准利率、信用方式支持当地特色产业扶贫和小微企业发展。
按照浦城县政府“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实施方案,浦城县计划通过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方式,收购5万吨中国好粮油浦城优质稻。
哈啰出行与春秋旅游还将立足上海,共同合作,在全国推出更多城市微骑游项目,探索跨域新模式。
哈啰出行从始至终坚持用技术引领行业变革。截至目前,哈啰出行累计申请专利475项,已获得专利授权22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