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

  在众多人眼中,博物馆是一个十分庄严、肃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展示场所,静谧而又神秘。其实,博物馆也是一个生机勃勃而且妙趣横生的地方,在宿州市博物馆的藏品中就藏了一个奇妙的“动物世界”。接下来,请跟着我的步伐,一起看看这神奇的动物世界吧。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鹿园。瞧,在我们前方,两只鹿正悠闲地在草地上散步。(汉 金山寨双鹿画像石拓片)左侧是母鹿,垂颈低首,在优雅地吃草;右侧是公鹿,双角耸立,昂首挺胸,短尾下翘,双目圆睁视向前方,警戒周围的环境。

  远处山峦起伏,山峰耸立,还有两只梅花鹿正游憩山野间。左前方是雌鹿,卧匐于草地上。后方的是雄鹿,口衔瑞草,正在山上行走。两鹿回首相望,温馨吉祥。(明 双鹿玉山子)

  鹿,性情温顺友善,姿态矫健优美,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祥瑞之物。在两汉时期,人们将鹿神化,把它视为给人类带来吉祥平安的祥瑞之神和护佑之神,赋予了它驱灾辟邪、得道升仙、兆示祥瑞、祈福庇佑等功能。在很多画像石中都能看到鹿的身影,它满足了人们求仙问道、飞升仙境的愿望。鹿也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从而衍生了“逐鹿中原”“鹿死谁手”这样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的成语。鹿,谐音同“禄”“路”,因此也被赋予了官运亨通、一帆风顺之意。以鹿为造型的艺术品,都赋予了美好的寓意,比如和蝙蝠配对的“福禄双全”,与福寿二字搭伴成“福禄寿”,两只鹿同时出现为“路路顺利”等等。

  狮子虽然是猛兽,但是这里的狮子却都十分温顺可爱。你瞧,一只狮子正喜笑颜开地趴卧在石台上晒太阳呢,(汉 石狮三足砚)它是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吗,这么开心!原来,在它前面有一对母子狮,(明 子母狮)正在嬉戏打闹。小狮子非常调皮,咬住了母狮的腿。母狮虽然被咬疼了,但是它一点也不生气,或许它认为陪伴孩子玩耍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吧。

  狮子是外来动物。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之路。《后汉书·西域传》中曾记载“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在佛教中,狮子更是代表着尊贵、威严、坚强、勇猛,因此,狮子也被人们视为祥瑞之兽。人们认为狮子可以避邪纳吉、彰显权贵。在一些宫殿、衙署及官宦富户住宅门前,我们大家常常能够正常的看到被当做门神成对出现的威严石狮。在母子狮的形象设计上,母狮前爪经常抚摸小狮子或者两前爪之间卧着一只小狮子,寓以子嗣昌盛、人丁繁茂之意。

  参观完大型动物展区后,我们将参观六畜园,目前我们的六畜园里只有羊、猪、狗这几种动物,以后还将会有其他的动物入住。

  前面的草地上有两只小尾寒羊正对首而立(汉 对羊图画像拓片),它们体型大致相同,短尾,前胸宽厚,腰直腕圆,头顶都有弯曲状的双角。这两只羊似乎正在参加斗羊比赛,引来游客驻足助威。

  斗羊是砀山的民俗赛事之一。砀山斗羊比赛,历史悠远长久,它起源于西汉初期,盛行于三国时期。砀山斗羊根据羊的年龄、体重分类,采用单循环赛的方式一对一对地比斗,最终的胜利者会被授予“羊王”的荣誉称号。现在每年的砀山梨花节,我们依然能清楚看到精彩的斗羊比赛。

  羊[xiáng],古同“祥”,吉祥。羊在古代是吉祥和财富的象征。在汉代,羊被广泛地用于祭祀活动、社会交往、婚俗礼仪中,这些在汉画像中都有鲜明的体现。在汉画像的世界里,羊既有以真实自然的面貌存在的形象,也有被人格化、神格化再现了人们幻想中的形象,它既是汉代人对真实的生活的肯定,也是对神仙世界向往的一种表达。

  与热闹激烈的斗羊比赛对比,前方的猪圈就显得很安静。圈内一只母猪躺卧在地上,几只小猪崽正在大口大口地吃奶,丝毫不受外界影响。对它们来说,吃饭才是头等大事。

  猪是人类较早蓄养的家畜之一。古时候,猪不仅是重要的肉食来源,也是财富的象征,是重要的祭祀用品。猪的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饲养,另一种就是狩猎。在汉代出现了很多陶猪造型,生动写实,更多地体现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陶猪圈作为随葬器物,在汉代出土文物中也较为常见。(汉 陶猪圈) 汉代政治所信奉的儒家学说讲究“事死如事生”,所以注重厚葬,将生前生活所需用品全部葬于死者身边,祈盼死后能继续享受幸福富庶的生活。

  我们继续向前参观。“汪、汪、汪......”大家快看,前面有一群可爱的宠物狗向我们跑来。(宋 玩具瓷狗)

  狗是人类忠诚的伙伴,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宠物狗备受人们喜爱并频频出现在许多唐代遗留下来的绘画作品及文学作品中。唐代路德延的《小儿诗》“莺雏金镟系,猫子彩丝牵”、唐代成彦雄的《寒夜吟》“猧儿睡魇唤不醒,满窗扑落银蟾影。”唐代元稹的《春晓》“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中记载的“猧”就是宠物狗的一种,是唐代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小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六畜园的前方是一条河。河岸上有一只鹮,它正聚精会神地望向河里,伺机而动……

  原来,河里有一群鱼(汉 金山寨鹮·鱼图画像石拓片)正在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它们在畅游的时候,丝毫没感觉到危险就在身边,也不知道哪条鱼会不幸地成为鹮的午餐呢?

  在远古时代,鱼就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到新石器时期,鱼的形象慢慢的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比如西安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和河南汝州市出土的鹳鱼石斧纹彩陶缸;商周时期青铜器上也开始大量出现鱼纹形象;发展到两汉时期,鱼的形象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及祭祀用品上。鱼也是汉画像石中出现较为频繁的一种动物形象。汉画像石中的鱼形象有几种含义,一是代表食物来源,比如金山寨鹮·鱼图中的鱼形象;二是作为水域指示物,象征着江河湖海;三是被赋予神话色彩,具有沟通生死、死而复生的引申意义,比如鱼车形象,就是对送葬行列或灵魂出行场面的描绘。

  离开六畜园,来到了鸟儿的天堂。那叽叽喳喳的叫声,是大自然最美妙动听的音乐。

  两只雀正尾翼伸展,振翅飞翔于花枝间,还有两只雁羽翼微张双脚站立在花枝上。花朵的艳丽与芬芳还引来了几只蜂蝶,它们伴随着鸟儿们的叫声,在花朵上翩翩起舞。(唐 雀绕花枝铜镜)

  在唐代铜镜中,花鸟纹铜镜自成体系,有很多精美的花鸟纹铜镜流传于世。盛唐时期,花鸟纹铜镜的大量出现,有其社会原因。由于政治上社会安定,经济上富足强盛,人们开始追求奢华的生活,纹饰繁复的花鸟纹备受喜爱。花鸟纹铜镜中禽鸟与花枝的完美结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副生机盎然之美景,展现了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意境,再现了唐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极具时代特色。

  兔园里,一只兔妈妈正趴伏在地上,绘声绘色地给兔宝宝讲“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兔宝宝趴在地上安静地听着,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它变成了那只捣药的兔子,得道升仙,在月桂树下不停地捣药,希望早日做成药丸,解救人间疾苦。(唐 玉兔捣药镜)

  玉兔捣药的神话故事有很多版本,最广为流传的有两种。一是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可怜人,分别向狐狸、猴子、兔子乞食,狐狸和猴子拿出食物分给神仙,而兔子直接跳入烈火中,让神仙食用,神仙非常感动,把兔子变为玉兔送到广寒宫,陪伴嫦娥,捣制长生不老药。还有一种传说,来源于《封神演义》中“文王吐子”的故事,文王姬昌因触怒纣王而被监禁。文王之子伯邑考为救父亲而被陷害,纣王将其杀害并做成了肉饼让文王吃下。文王成功逃出之后,悲痛欲绝,把儿子的肉全部吐了出来。肉一落地,变成了一只洁白的兔子乘风而去。玉皇大帝感念其父子忠孝,便将兔子封为“玉兔”,让其在广寒宫陪伴嫦娥捣药,为人间解除疾病痛苦。

  古人钟爱兔子,对兔子的崇拜由来已久。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记载“虎及鹿、兔皆寿千岁。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能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汉画像石中车马出行的题材非常多、比重大。汉代墓葬中普遍的使用车马出行图(汉 车马出行图画像石),有什么用意呢?现在对车马出行的研究非常多,学者们认为车马出行的图像功能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是对其生前官职及仕途经历的刻画;二是表示灵魂出行或墓主升仙的队伍;三是由于厚葬风俗影响,人们对身份地位及财富的渴求,希望死后能过上富庶的生活。

  在博物馆里,不仅有真实的生活中能够正常的看到的动物,还有一些存在于神话传说里的龙雀神兽。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古时统称“四神”或“四灵”。它们的起源,大多数来源于古人的图腾崇拜及气候星象研究学说,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界中神奇凶猛的动物或雷电星辰等天象的观察、崇拜与想象。随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的增加,又将四神与方位、四季、颜色结合,最终形成了四神体系。人们认为四神可以“镇四方,避不祥”。除了赋予四神方位与星象的涵义之外,还把四神当作升天成仙的接引使者,是驱邪避凶的祥瑞神兽。

  龙,是人们幻想出来的动物,经过几千年的演化慢慢的变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在古代,龙既是皇权的象征,也是祥瑞的象征。青龙,也称作“苍龙”,是东方之神,象征春季。画像石中出现的青龙(汉 青龙双面雕画像石拓片),有的代表着祥瑞,有的则作为升仙乘驾的神物出现,如《山海经》里记载“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大戴礼·五帝德》中也有相同意义的记载“黄帝乘龙扆云,顺天地之德;颛顼乘龙而至四海。”

  这是一只奔跑的白虎,背生双翼。(汉白虎画像石拓片)白虎是西方之神、象征秋季。人们认为白虎具有辟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等神力。白虎添翼,是人们通过想象扩展白虎神性的结果,既区别于真实的生活中的虎,又赋予了其接引升天的神职功能。虎,本身就是森林之王,再得到双翼的辅助,力量自然就会更强大,所以也就有了“如虎添翼”这个成语,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强有力(“如虎添翼”出自三国·诸葛亮《心书·兵机》)。

  朱雀是南方之神、象征夏季。朱雀除了作为四神之一出现外,它还常被刻画在墓门之上。在很多汉墓中,我们都能看到朱雀铺首衔环形象的墓门。(汉 朱雀画像石拓片)

  “铺首”指的是门上金属衔接圆环的底座,一般为兽面纹造型。铺首衔环指的就是兽面衔环,常常会出现在汉代的陶器、青铜器、画像石、墓门及棺椁上。朱雀铺首衔环图像中的朱雀是引导死者的“魂”入仙境的向导,铺首是守卫死者的“魄”在地下世界安宁的神兽。(汉 朱雀铺首衔环画像石拓片)

  万物有灵,自古以来人类与动物的密切关系,从一开始的畏惧到崇拜,再到最后和谐共生的变化,在博物馆里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爱游戏官方入口唯一网页版-爱游戏官网登录© 版权所有 LongDa Foodstuff Group Co.,Ltd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龙大工业园
电话:0535-7706586 E-mail:ldgroup@longda.cn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鲁ICP备10004414号-1
爱游戏官方入口唯一网页版-爱游戏官网登录© 版权所有 LongDa Foodstuff Group Co.,Ltd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龙大工业园
电话:0535-7706586 E-mail:ldgroup@longda.cn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鲁ICP备100044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