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俄罗斯商品馆开始整改为何它今年遍地开花?
2024年,俄罗斯商品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关于它的讨论声也慢慢变得大,有人兴奋喊道“新风口到来”,但更多人是好奇。
俄罗斯进口商品店“俄优品”创始人战先生和记者说,“俄货也应该火了,不过最近是黑红。”在沈阳做了多年俄罗斯商品售卖业务的陈经理也向红星资本局表示:“玩家更多了。”
记者以“俄货”为关键词,通过天眼查搜索发现,仅在2024年,就有超700家相关企业成立。战先生从2016年就开始做俄罗斯进口商品生意,在他看来,俄罗斯商品馆的爆火能够说是厚积薄发,中俄贸易合作更深入、中国花了钱的人俄罗斯的积极情绪、俄货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等。但要说为何在今年爆发,战先生认为:“是资本介入”。
有网友指出,在这些俄罗斯商品馆里,“不全是俄货”“有不少国内代工产品”。
近日,一则博主与俄罗斯女友逛俄罗斯商品馆的视频引发热议。博主的俄罗斯女友进入该店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些都是假的。”
据博主透露,这家名为“硬核俄货”的店铺,通过设置“welcome Russia(欢迎来到俄罗斯)”等引导性标语、播放俄罗斯音乐以及采用俄罗斯风格装修等手段,极力营造出一种纯正俄罗斯商品店的氛围,但真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博主称,店内大部分商品实为中国制造,且价格虚高。同时,其表示由于俄语的复杂性,使得翻译往往不准确。国内部分商家先确定中文商品名后再用翻译器翻译成俄语,导致出现连俄罗斯人都看不懂的商品名称。
此外,诸如俄罗斯榴莲糖、咖啡及各类热带水果制品更是十分离谱。博主表示,俄罗斯气候寒冷,根本不可能产出这些热带水果。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已有监管部门对网友反映的俄罗斯商品馆产品来源进行全方位检查,有俄罗斯商品馆因受经营场所和产品资质的问题影响而撤店。
有已闭店的俄罗斯商品馆所在地段物业租赁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期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前来检查,店内涉及的俄罗斯进口产品需要出示不少证明材料,老板因嫌麻烦就先闭店了。
“最近查得严,因为有俄罗斯商品馆被怀疑是打着进口食品的旗号售卖国产货。如果要做进口食品生意,手续一定要全。混着卖的话,建议别只挂进口食品的牌子。”上述负责人说。
潮新闻曾对“俄罗斯商品馆销售的不少商品并非俄产,且并未有明显标识”进行过调查报道。报道推送后,杭州已有不少俄罗斯商品馆开始了整改。
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称,针对店内部分灯箱印有“俄罗斯国家馆”等宣传文字,执法人员现场要求商家整改。同时,行政约谈商户经营负责人,要求严格履行食品经营者的进货查验等义务,将商品按照产地分区陈列,在显著位置放置产地标识,不得出现引人误解的宣传信息。
据战先生介绍,进口俄罗斯食品是在2014年之后开始成规模进行。2018年,战先生到国企控股的俄优品工作,随着消费者认可度有所提升、中俄贸易壁垒减少,除了边境城市,国内其他城市市场也逐渐打开。让他感受到俄罗斯商品火起来的其实是三年前,2021年因国际局势变化,消费者也开始看到了俄货。
像战先生这样有中俄贸易经验的老玩家,在加盟一事上更为谨慎。他向记者表示,目前俄罗斯厂家不会把货单独给一家,代理放得比较混乱,会有窜货情况,甚至假货的出现。若开放加盟,对加盟门店的货品管理是个难题,货品良莠不齐会影响品牌形象。
记者注意到,俄罗斯商品馆的新玩家们,大部分是在今年纷纷涌入,之所以选择今年开始做终端门店,说法很多。王治翔表示:“之前供应链体系不能支撑我们做线下社区店。随着中俄贸易的深入,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俄比熊两位招商人员和记者说,是因为中俄之间有了关税减免政策。而俄北熊一区域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因为去年哈尔滨火了,很多人到哈尔滨看到了俄罗斯商品馆觉得是个机会。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其实不只哈尔滨旅游火了,俄罗斯旅游业也在近两年升温。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2023年8月起,中俄恢复互免团体旅游签证机制,定期互换授权经营团体免签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信息,拉动游客互访量不断回升。俄方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入境俄罗斯的中国游客达73.19万人次,占入境游客总数的82.4%。
陈女士认为,俄罗斯商品馆在今年爆火大概确实与今年俄货受到更多关注有关。陈女士所在的公司在辽宁做了多年的俄罗斯进口商品店,今年,他们公司协助中俄双方一同举办了多个俄罗斯美食节,如2024年1月份在沈阳和大连同时开展了俄罗斯美食文化节,“就把俄罗斯商品带火了”。紧接着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哈尔滨参加中俄博览会,将俄货再次带火。
战先生则表示:“今年更多原因是国内市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业态都在找差异化的产品,俄罗斯商品就脱颖而出了。同时,现在商场没什么新业态出现,大家能做的少了,一些参与者看中了这一个市场时机想要赚一波快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