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食品安全热点的真相你都知道吗?--健康·生活--人民网

  咖啡致癌吗?猪肉还能放心吃吗?益生菌到底有没有用?食品圈的大咖重点盘点和解读2018年那些非常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

  解读专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刚强

  科学解读:食品中丙烯酰胺来源于美拉德反应的副产物,在所有的高温加工食品中几乎都有。目前尚缺乏咖啡与人类致癌的相关性证据,国内外也没有国家或组织制定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限量标准。毒性与剂量不能分开,比如如果想靠喝咖啡达到致癌性,除非一天喝30杯中杯咖啡才有可能;在2017年国家癌症研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喝咖啡会使人致癌,甚至有部分证据还表明咖啡能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比如说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以及肝癌。

  解读专家: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守伟

  科学解读:猪是非洲猪瘟唯一的自然宿主,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例其他哺乳动物感染这一病毒。所以非洲猪瘟不会对人和食品安全造成影响;打击非洲猪瘟是为保护生猪养殖业;通过高温就可以杀死非洲猪瘟的病毒,60℃持续加热20分钟即可灭活。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工厂化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其加工工艺及条件均可使病毒失活。家庭烹饪鲜(冻)猪肉时的温度,也一样能让病毒失活。

  科学解读:标准不统一,给监督执法带来困难,使行业蒙受损失。国标的出台将会彻底改变辣条“同品不同标”的问题。而辣条行业应贯彻“三减”“三健”的方针,依托工艺和技术的革新,在生产中进一步减油、降盐。

  科学解读:亚铁是我国允许使用的一种抗结剂,主要是为避免精制盐结块,在常规烹饪条件下不会产生有毒物质。亚铁的安全性已被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广泛认可,按照相关规定在食用盐中合理添加,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科学解读:酱油是中国家庭厨房必备调味品,目前市场上存在部分产品虚假宣传和过度营销的问题,应引起重视。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共治,但社会监督应严守科学原则,慎重发布有关信息,对舆论误读也应及时纠偏。大众媒体应客观、全面地报道食品安全,拒绝蓄意炒作和借题发挥。

  科学解读:人类已有千年的益生菌食用史,国内外大量对益生菌与健康相关性及其安全性的研究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益生菌对人体发挥的功效作用具有菌株和人群特异性。因此,一项显示益生菌制剂无效的实验结果并不意味着所有益生菌制剂均对人体无益。一次“研究结果”不能等同于学术界公认的“科学结论”。研究结果是在“特定人群中”“特定实验条件下”采用“特定实验材料”后发现的。而“科学结论”是长期、大量的科学研究一同研究证实的,经典的,学术界公认的,能够科普给大众的知识点,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科学解读:木耳本身无毒,但如果被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代谢产生的米酵菌酸则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易被其污染的食品包括变质木耳、鲜银耳、谷类发酵制品和薯类制品。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并不常见,但此类中毒发病急,无特效解毒药物,死亡率可高达40%,病后恢复情况与摄入毒素的量有关。

  消费者除了要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木耳,还应在食用木耳时,注意认真清洗木耳,并及时食用。食用时依据需求来泡发木耳,不宜过多泡发,若需要过夜储存,务必放入冰箱冷藏室;泡发后假如发现耳片发黏、软、无韧性或有异味,一定要丢弃。 如果凉拌,则需用开水焯熟,并适当添加大蒜、醋等,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科学解读:针对我国食用植物调和油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现象,比如,在高价格油脂中掺入低价格油脂、以高价油脂命名、夸大油品的健康功效、用转基因油料生产的食用油标识不显著等问题。国家已出台相应文件,予以有效监管。与此同时,只要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的产品,都是安全可靠的,消费者可以完全放心食用。

  编者短评:传播碱性体质的“鼻祖”被判赔患者1.05亿美元,大家也都该醒醒啦。

  科学解读:只有“酸碱平衡”的说法,没有“酸碱体质”的概念;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内体液的酸碱度保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状态,酸碱失衡并不容易发生;成酸性或成碱性食物并不能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平衡膳食均衡营养,才能促进健康。

  科学解读:《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将“虹鳟列为三文鱼”不合适,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生食虹鳟不一定比生食大西洋鲑(三文鱼)更具风险,这主要根据具体的养殖环境和工艺。虹鳟也是优质鱼,对虹鳟产品的品质、品牌宣传等方面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科学解读:环孢子虫病是环孢子虫引起的,以水样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被环孢子虫污染的生鲜食物或水感染,多发于6-9月份,很难直接人传人。建议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加强原料选择及过程控制,灭活和消除食品中可能污染的环孢子虫卵囊,确保生鲜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消费者应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和水,生熟分开。

  科学解读:“职业打假”并不能有效提升饮食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以敲诈勒索方式牟取利益的恶意打假属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取缔。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爱游戏官方入口唯一网页版-爱游戏官网登录© 版权所有 LongDa Foodstuff Group Co.,Ltd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龙大工业园
电话:0535-7706586 E-mail:ldgroup@longda.cn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鲁ICP备10004414号-1
爱游戏官方入口唯一网页版-爱游戏官网登录© 版权所有 LongDa Foodstuff Group Co.,Ltd 地址:山东省莱阳市.龙大工业园
电话:0535-7706586 E-mail:ldgroup@longda.cn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鲁ICP备10004414号-1